疾病索引: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健康教育 > 疾病专题 > 灾后疾病预防控制专题

救灾防病常识解答(四)

时间:2017-08-29     来源:办公室

17.怎样预防和治疗登革热?

 
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、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又名断骨热、鞍状热(或公子热)。主要表现发热、头痛、背痛。骨和关节剧烈疼痛。二次感染后可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病征,病死率高。治疗此病无特效药,只能用对症和支持疗法。出血严重时应输血,用止血药。出现休克时给予抗休克治疗。 消灭伊蚊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。

 

18.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?

 

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,是自然疫源性疾病。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。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,就可能将病原体——鼠疫杆菌传播给人。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,可以借飞沫传播,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。鼠疫的潜伏期27天。发病急,病情凶险,传染性强,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。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内发生自然灾害,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,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,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,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,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。

 

主要症状:鼠疫发病急,表现为突然寒战、高烧、剧烈头痛、呕吐、面部发红、眼红、皮肤有出血点等。鼠疫可分几个类型。腺鼠疫最常见,特征为腹股沟部、腋下、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,极度疼痛,坚硬,推之不易移动,晚期可化脓、溃破,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,多于1周内死亡。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,表现为咳嗽、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,有较强的传染性。败血症型最为凶险,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。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13天内死亡。

 

预防措施:为预防鼠疫,应灭鼠、灭蚤、搞好环境卫生,做好个人防护。灭鼠时,人切忌误服灭鼠药,尤其是儿童。发现疫情后疫区应予封锁,立即上报,进行消毒、灭鼠、灭蚤、检疫等紧急防疫处理。病人应隔离。接触者要检疫9l2天。疫区人员和来疫区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预防接种鼠疫菌苗。 治疗措施:发病后1天内开始治疗疗效很好,治疗过晚后果极差。链霉素、四环素、氯霉素疗效佳,首选措施为链霉素、四环素联合应用。备用药为磺胺类。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、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。

 

19.怎样预防和治疗霍乱?

 

霍乱是一种烈性的肠道传染病。病原体——霍乱弧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,污染了水源和食物,人喝了污染的水,吃了污染的食物,12天(最快的几小时)后便会得病。苍蝇、蟑螂等也会传播霍乱弧菌。

 

发病时往往突然腹泻,排出大量米汤样或清水样的大便,每天大便多次乃至几一次,一般没有明显的腹痛,呕吐发生在腹泻之后,也有不呕吐的。因为从大便中丢失许多水分,病人很快脱水、虚脱,小腿肚子抽筋。发现霍乱后应让病人喝大量淡盐水,最好喝用安全水冲开的口服补液盐,并马上将病人送医院治疗。如果治疗及时,病人可以很快恢复。预防的方法是注意饮食卫生(喝开水,食物要煮熟或洗净),保护水源,管好粪便,饭前便后洗手。

 

20.怎样预防和治疗炭疽?

 

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病,病原体是炭疽芽孢杆菌。在自然状况下见于草食动物(牛、猪以及山羊、马)。本病多见于牧区、屠宰业、皮毛加工行业。自然灾害期间,卫生条件较差,人畜混杂,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炭疽病例。炭疽可分几种类型。皮肤炭疽最多见,炭疽一名即来自皮肤炭疽的黑痂;传染途径是人的皮肤粘膜破损后接触了病畜、病死牲畜的皮毛,污染了炭疽杆菌的物品,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;颜面、颈、肩、肢体等暴露部分的皮肤为病菌侵入,皮肤出血性浸润、坏死、水肿、溃疡,以后形成典型的黑痴。皮肤炭疽经治疗后多可恢复。肺炭疽的传播方式是吸进带炭疽杆菌的灰尘。肺炭疽发病急,表现寒战、高热、咳嗽、咯血痰,常伴发败血症。吃了污染炭疽杆菌又未煮熟的肉类,喝了污染的乳类、水就会患肠炭疽。肠炭疽的表现像急性胃肠炎或急腹症。这两型预后较差。

 

预防措施是加强对牲畜、畜牧业、皮毛业、屠宰业的管理。病人应隔离到完全恢复;其用具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应进行消毒。有关专业人员每年要接受预防接种。

 

青霉素疗效很好,重症者加用红霉素、氯霉素、四环素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(如链霉素)。皮肤病灶应注意清洁,可用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无刺激性的消毒溶液洗涤,涂以抗生素软膏,不得抚弄和手术。

 

2l.怎样预防和治疗伤寒?

 

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传染源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。伤寒杆菌排出后,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、水、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,然后经口传染。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。

 

伤寒起病缓慢,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时可持续1014天,称稽留热。伤寒菌产生的毒素可使病人听力减退,反应迟钝,表情淡漠,并可昏睡、神志不清、说胡话。伤寒病人的脉搏和其他的发热病人比起来要相对慢些。发烧后第6天左右,前胸、上腹可出现少量玫瑰疹,但不容易觉察。食欲极度减退,不思饮食,舌苔厚腻,舌尖及舌边缘很红。常便秘,但也有腹泻的。肝、脾轻度肿大。 重症病人可发生肠穿孔、肠出血等并发症。持续发高烧期间,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腹痛,仰卧,不敢动,用手触腹部比平时硬,病人怕触动腹部,这是肠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的症状。肠出血的表现是大便呈黑色柏油样,腥臭。出现这些情况都表示病情严重,要立即送医院救治。

 

伤寒病人需住院隔离治疗,没有条件时也可在家隔离治疗。喹诺酮类为首选药,但用药时应注意药物反应,主要观察白细胞是否减少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此外复方新诺明、氟卡青霉素、第三代头孢菌素、氟哌酸等也能治疗伤寒。

 

伤寒病人的饮食及护理十分重要,病人居住的房间要安静、通风,病人有病灶的肠管肠壁很薄,怕多渣的食物,怕胀气,所以饮食要清淡。病人进食很少,在发烧期间要吃流食,可给稀粥、米汤、菜汤、鸡蛋汤、新鲜水果汁等。退烧后也仍要给软食、少渣食物,逐渐增加食量和改成普通饮食。

 

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病人,早诊断,早隔离,早治疗。搞好三管一灭,即管水、管粪、管饮食、肖灭苍蝇。在伤寒流行区要普遍进行伤寒菌苗预防接种。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。

 

22.怎样预防和治疗甲型肝炎?

 

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,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。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,经粪——口传染,甲肝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,直接或间接污染手、水、食物和餐具,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。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通常为散发,但在水源和蛤蜊、牡蛎等生食的水产品受到严重污染时可造成暴发流行。任何人都能被传染,儿童易感,孕妇与体弱者传染后病情重。已患过或感染过甲肝的人可获得牢固免疫力。

 

主要症状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。近期内出现连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厌油、腹胀、稀便、肝区疼痛等。儿童常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疼、腹泻、精神不振、不想动等,部分病人起病时常有发热,但体温不高。

 

急性黄疸型肝炎。除具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外,同时还伴有小便赤黄、巩膜黄染(即白眼球变黄),部分病人可有大便变灰白、全身皮肤变黄等黄疸症状。

 

急性重症型肝炎。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出现高热,严重的消化道症状,如食欲缺乏、频繁呕吐、重度腹胀或有呃逆、打嗝、重度乏力以及黄染严重,出现昏迷的前驱症状,如嗜睡、烦躁不安、神志不清等。极重病人可发生肝昏迷,抢救不及时或不当极易死亡。

 

治疗措施 轻型病人。甲型肝炎预后良好,病死率低。急性期应合理休息,给以适当的营养如米面制品和水果、蔬菜,补充多种维生素,除重症型外可给豆制品、鸡蛋、肉类等高蛋白质食物。忌喝酒,少吃油腻食物,少吃糖,避免一切损害肝的因素(如应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或做手术、劳累等)。 重症病人。必须在医院抢救,一般病人有条件时都应住院隔离治疗。除重症病人外,原则上不需保肝药,但可补充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。病人一般都会在几个月内顺利恢复。

 

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。注意病人的隔离消毒,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,生活用品用l%漂白粉水擦洗,被单、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的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。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、垃圾等污物。保护水源。消灭苍蝇,在接触病人后,应注意手和物品的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,防止把疾病传染给自己或其他人。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的甲肝抗体,有较好的预防作用。甲肝灭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。

相关信息:


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081号